危险的或出乎意料的外界情况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,是决策心理活动中可能产生的一种心理因素。

导致应激的刺激可以是躯体的、心理的和社会文化的诸因素。

但是这些刺激通常不能直接地引起应激,在刺激与应激之间还存在着许多中介因素,诸如人体健康、个性特点、生活经验、应付能力、认知评价、信念以及所得社会支持的质与量等,均可起重要的调节作用。

应激时,内脏器官会发生一系列变化。大脑中枢接受外界刺激后,信息传至下丘脑,分泌促肾上激素释放因子(crf),然后又激发脑垂体分泌促肾上腺因子皮质激素,使身体处于充分动员的状态,心率、血压、体温、肌肉紧张度、代谢水平等都发生显著变化,从而增加机体活动力量,以应付紧急情况。

亦称“压力”、“紧张”。指个体身心感受到威胁时的一种紧张状态。

应激结构有:(1)应激源,即造成应激或紧张的刺激物;(2)应激本身,即特殊的身心紧张状态;(3)应激反应,即对应激源的生理和心理反应,亦称生理应激与心理应激。

个体对应激的反应有两种表现:一种是活动抑制或完全紊乱,甚至发生感知记忆的错误,表现出不适应的反应,如目瞪口呆,手忙脚乱,陷入窘境;另一种是调动各种力量,活动积极,以应对紧急情况,如急中生智,行动敏捷,摆脱困境。在应激状态下,生化系统发生激烈变化,肾上腺素以及各腺体分泌增加,身体活力增强,使整个身体处于充分动员状态,以应对意外的突变。

长期处于应激状态,对人的健康不利,甚至会有危险。

1974年卡那大生理学家塞里(gselye)的研究表明,应激状态的持续能击溃一个人的生物化学保护机制,使人的抵抗力降低,容易患心身疾病。他把应激反应称为全身适应综合症,并将其分为三个阶段:(1)惊觉阶段,表现为肾上腺素分泌增加,心率加快,体温和肌肉弹性降低,贫血,以及血糖水平和胃酸度暂时性增加,严重可导致休克。

(2)阻抗阶段,表现出惊觉阶段症状的消失,身体动员许多保护系统去抵抗导致危急的动因,此时全身代谢水平提高,肝脏大量释放血糖。如时间过长,可使体内糖的储存大量消耗,以及下丘脑、脑垂体和肾上腺系统活动过度,会给内脏带来物理性损伤,出现胃溃疡、胸腺退化等症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