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85章 扬州盐商(第1/6页)
章节报错
如今已至十月下旬,纵然是冬温夏清的淮扬两地,也逐渐的带上了一丝寒意。
街上的贩夫走卒也都增添了衣衫,依旧穿街过巷的叫卖着。
扬州城外的运河更是繁华热闹,数之不尽的船舶在扬州运河岸边停靠,船上岸上喧嚣声不绝于耳,不时引得岸上的行人们为之侧目。
唐代大诗人李白就曾诗云”烟花三月下扬州",自古以来,扬州就有"扬一益二"的说法,早在唐朝,扬州便是当时经济最繁荣的城市。时人称扬州为"天下之盛,扬为首"。
等到了明朝,作为漕运重镇,扬州更是聚集了巨大的财富。"扬州瘦马",闻名天下。
但是作为以"富庶"而闻名天下的城市,扬州并不仅仅依靠的乃是漕运之利,而是凭借着自弘治年间改革的盐政,从而积累了巨额的财富。
迄今为止,大明最重要的两淮盐场便设在扬州附近,两淮盐场规模最大,年额盐约占全国三分之一。
为此,早在太祖时期,朝廷便在两淮、两浙各地分设,置都转运使一人,从三品。下辖各场盐课司、盐仓等诸机构,共受巡盐御史或盐法道之监督。
等到了弘治年间,由于盐政改革,大量盐商由边塞内归,集结于扬州淮安等地。扬州的地位被进一步提升,盐商们也由此谋取了富可敌国的财富。
可是扬州城中的富商们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,这两淮盐场交付朝廷的盐引钱却是越来越少,尚不足开国时期的四分之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