嘉靖以后,明国财政趋于崩溃,恰逢四方皆有战事,明军疲于应对。

在东北,辽镇与朝廷离心离德,李成梁的出现只是加速了这一进程。

既然帝国在边境的统治难以为继,即便没有萨尔浒这样的惨败,辽东独立出去也只是个时间问题。

在萨尔浒之前,辽东便已经呈现出独立的趋势。

发生于万历时期的所谓“高淮乱辽”,还有什么“杨荣乱滇”,套用文官的经典叙述:皇上宠溺宦官,宦官祸害地方,激起民变或兵变,最后边境局势大坏,一发不可收拾。

可惜,明朝宦官本没有什么话语权,连郑和这样的太监巅峰,去世后,宝船被毁,史料全无,其他太监的遭遇可想而知。实际上,在明代,太监更多的是作为背锅的存在,如王振······

否则,辽镇与建奴的故事可能就是另外一个版本了。

以高淮在辽东收矿税激起“兵变”为例,与其说是边事爆发的导火索,不如说是离心势力摆脱中央寻找的借口。

当然,后来到了天启、崇祯朝,辽镇干脆借口也不用再找,朝廷绝不敢再派锦衣卫入辽东,算是默许了军头们的割据地位。

刘招孙思绪纷飞,抬头望着远处渐渐逼近的包衣阿哈,不由对二鞑子们悍不畏死的精神表示十分钦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