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此一来,底层的俊杰们自是迎来了机会。

而拓拔离也并非是向隆朝那样选拔主要考察儒学。

他考察的,则是民生,法治,规制,大多偏向于实打实的吏学。

且不论是哪个门派学子,只要通过自己的考核,便可得到门吏的身份。

而且他的官阶晋升设置的也十分透明,通过考试的皆为门吏,掌握十里之地;

一年考核完毕后,优者晋升为户吏,掌一乡之地,再次达到考核晋升的要求,则是晋升为县吏,掌握一县的某项工作。

依此类推,一直可升任为朝吏,领头上司便是拓拔离,前途不可限量。

故而政策一颁发出去,沙域诸国的百家学子便纷纷前来乌孙参加第一次选拔。

而古代各朝之所以厌恶甚至畏惧这些人的原因,便是他们某些思想极易带动群众的反动心理,影响贵族们的统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