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过,当不成官也不会阻碍举人在经济圈吸金。举人向来是封建社会士绅最重要的群体,他们在地方大多都是有权有势有实力的人物,举人见知县,与秀才拜见不同,他们是同等级的会见,甚至还可以称兄道弟。

既然秀才不能入仕,举人也只有一只脚踏入官场,那么最高功名的进士又是一个什么情况呢?

自宋代开始,进士及第后即可马上授官,明代大抵也是如此。但清代的情况略有不同,清制,状元授翰林院编撰,为从六品官,榜眼、探花授翰林院编修,为正七品。二、三甲进士被分派到六部、都察院、通政司、大理寺等衙门观政,还有一种叫法称“学习行走”,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实习。

古时候能在十三、四岁通过童生试考到秀才,就可以被称作天才了。而一辈子都在童生试中蹉跎的人也比比皆是,可以说这些人就是那个时代最可怜的人,因为似乎他们只要努力一下,就能跨入秀才的行列,可每次却名落孙山,想要进一步参加科举难于登天。

古时候写八股文是科举考试的唯一展现方式,同样的一套书,不仅要烂熟于心,还要能够深度理解,甚至连里面的典故、注释都要铭记在心。biqμgètν

大家不要小看秀才,从等级制度的分配上来说,没错,秀才是科举制度的最底层,可是对于一个把“万般皆下品,惟有读书高”挂在嘴边的古人来说,能够当上秀才已经是相当厉害了,可见童生试难度有多高。

因此,当上秀才的人,一般在当地都小有名气,而且他们还有许多普通百姓艳羡不已的“好处”。

家里有个秀才,那就可以改善全家的经济状况。特别是在宋朝重文轻武,秀才是可以不用缴纳赋税的,这在以耕作为主的普通百姓看来,那可是天大的恩赐。

社会地位高,中了秀才的人即便犯错,地方官员也要慎重处理,还要客客气气“请”他们到衙门里坐坐,让秀才对地方官员下跪,那更是犯了天下之大不讳的做法,用刑更是不能提的,需要做到用证据说话。被评为秀才的人如果家中境况较好的人,这个时候就可以买些丫鬟奴仆来伺候自己和家人了,并且还能定制一些不一样的服饰,突出不同于常人的秀才地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