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今儒家出现,从对方的口中,他还得知了奉行无为的“李耳”。

如果历史真有必然性,那么李耳必定是那位道家圣人。

如果能够将这些人都齐聚秦国,便足以支撑秦寿在秦国建立一座学宫。

不知不觉之中,秦寿便已经将孔儒上升到了“圣人”的高度,这让他在与孔儒的交谈之时,心态上生出了某种变化。

以至于他虽然求贤若渴,却并不敢贸然邀请孔儒前往秦国,担心会唐突了这位“儒家圣人”。

而就在秦寿绞尽脑汁该如何开口邀请的时候,他对面的孔儒也是满心震惊。

眼前的秦国君虽然对大周的“礼乐治国”并不看重,甚至对商国的“以法治国”还要看好一些。

然而在他提出“仁礼治国”之后,秦国君竟然能够提出诸多非凡的见解。

孔儒自有了自己的“道”之后,便一直缺乏一个实践的机会。